博客年龄:16年10个月
访问:?
文章:164篇

个人描述

姓名:***
职业:**
年龄:**
位置:中国,**
个性介绍:
*******

颐和园

2008-11-02 00:22 阅读(?)评论(0)

颐和园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四、教学过程

【教案】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二)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三)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四)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

(一)以“说不尽”引出颐和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二)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游记表达方式。

五、课后学习建议。

建议大家课后收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

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一记,下堂课再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听写生词,积累语言。



2.巩固游记的写作方法,小练笔。



一、
回忆上堂课学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么写《颐和园》这篇游记的。



二、
积累语言。



(一)
听写并积累生词。



(二)
通过朗读,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词、句、段。



(三)
背诵记忆或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小练笔。

(一)结合《颐和园》一课的学习积累,结合自己最近的游览活动练习写一篇游记。

(二)现场分享、点评小练笔。帮助大家更有信心,更有兴趣地读和写。

课文

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ǒng)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líu)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gé)。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ǎ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tià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dī)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tài)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课堂实录


上课。

师:俗话说,不预习不上课。
生……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
师:是什么意思呢?平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样?
生……
师:出示词语的解释。
生……
师:谁想在这里颐养天年呢?
生:慈禧太后。
师:想怎样呢?能不能把“颐和”二字的意思联合起来说说呢?知道意思该怎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在这样一个寄托愿望的皇家园林里,有什么呢?
生:长廊,万寿山
师:注意大屏幕。
(出示词语)
生:读。
师:第一个站起来读词的同学,把掌声送给她。
师:为什么要读“佛香阁”?
生:里面有佛像,
师:他联系意思来说,不仅有佛像,佛像高五米,全身镀金。怎么读?
(生读)
师:南昌有滕王阁,都是传统建筑,在今天的大城市已经不多见了,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图片)
生:省材料。
生:看到外面的风景。
(出示图片)
师:能够认出哪里是佛香阁,哪个是排云殿?
生描述
师:顺序说得很好。


师:把“廊、阁、殿”三个生字写在田字格里。
(学生写生字)
师:我喜欢你这个……

师:让我们想着意思,想着样子再来读。
(生读: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堤岸  画舫  十七孔桥)
师:究竟给人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读正确,读流利。
(生齐读)
师:能自己读吗?
(生自由读)
师:勾画、露出笑容……
师:怎样的印象?
生:美好。
师:那作者的印象呢?
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可以拿起笔来,把它勾下来。
师:除了这一句还有吗?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这是——
生:第一自然段
师:可以勾下来
师:开头结尾都在夸颐和园
生:这是“总分总”的结构。
师:这样一读书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怎么样了?
生:短了。
师:这就是文章的骨架,只有骨架行吗?
生:还有皮。
生:还有点缀。
师:就是文章的描写。


师:跟着课文玩赏一番。为什么叫长廊呢?有什么特点?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词语画下来。
(生划)
师:长廊有什么特点?
生:很长,有七百多米长。
师:很会读书,一下子就发现了句子中的数字。这么长的长廊一眼望过去,怎么样?这么长的长廊应该怎么读呢?
(生读)
师:长廊除了长还有什么特点?
生:有图画。
师: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长的话,那这里呢?
(生读)
生:感受到这里的画有很多种。
生:五彩的画,这里很漂亮。

师:“五彩”这个词跳出来了。
生:几千幅和两幅,我感受到这里的画很多。
师:(板书),感受到多
生: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你们有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应该怎么读呢?
(生读)
师:想不想去看看长廊里的话呢?
出示图片
师:因为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放不完,走进这样的长廊像——
生:走进画廊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能够把它记住吗?
(生试着记)

师:还有哪些美?
生:一种还没有谢,另一种又开了。
生:神清气爽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看来孩子们都被自然美景喜引住了。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园林艺术啊。整体看——
出示句子:
整体看——
看廊内——
看廊外——
生回答。
师: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作者就是用这样的顺序写长廊,运用列数字等方法来写的。


师:作者又是怎么看它们的,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一座宝塔形的建筑……
师:有感觉了,还要表达。
生:在很高的地方。
师:仅仅是高吗?
生:有八个角,还有三层。
生: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你想说哪个词?
师:为什么叫排云殿,出自古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先看佛香阁,再看排云殿,联句成段了。还有哪里?
出示课件。
生:
师:最想去哪里游赏呢?那就找到相关的语句,好好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从孩子的脸上看到了会心的笑容。谁想带我们去游赏呢?
师:这不又在做比较吗?


师:我知道好多同学都想去昆明湖,那昆明湖有什么特点吗?
生:绿得像一块碧玉,静得像一面镜子
师:哪个词语还说明像镜子呢?
生:滑
师:这时昆明湖还是水吗?
生回答。
师:你还想带我们去哪里?
生描述。
(下课铃响)
师:很多句子还没有欣赏,我们还要思考,作者是怎么把它们联句成段的呢?
除了颐和园还有哪些?
下课。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月光曲》 下一篇:该日志被锁定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